大同市

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市局动态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8-07 16:19
标题: 风起叶旋,舞出能源发展新气象
文号:
时效:

风起叶旋,舞出能源发展新气象

发布时间:2025-08-07 16:19 来源:大同日报
| | | |

——我市大力推进能源之城建设系列报道之风电产业篇

图为中广核(大同)马家梁风电场。

图为中广核(大同)马家梁风电场。

8月的塞上,炽烈的阳光倾泻在广袤的云中大地。极目远眺,一座座银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在连绵起伏的山坡上擎天而立,迎风飞旋,将风能转换成源源不断的电流。这片曾以“煤都”闻名的大地,如今正被旋转的风机重新定义——它们不仅是清洁能源的象征,更是大同从黑色能源向绿色转型的生动注脚。

截至今年5月,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超1000万千瓦,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56%以上,其中,风电435.09万千瓦。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大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我市季风特性明显,风源充沛,为风力发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是风电产业发展的一方热土。

回望我市风电产业发展历程,堪称一部从无到有的奋斗史。2008年,是我市风电产业发展的关键起点,大唐左云五路山5万千瓦风电项目的正式并网,如同播下一颗绿色种子,从此,大同风电产业开始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华能、国电投、大唐、华润、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相继落子大同,推动近百个风电项目梯次建设,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在广灵县南村镇和宜兴乡一带,广灵运达5万千瓦风电扩容项目进入冲刺阶段,风机基础工程全部完工,为后续风机主机进场奠定基础;在灵丘县赵北乡,夏初海博新能源有限公司100MW风电能源基地融合项目现场机械轰鸣,施工团队严格按照设计标准作业,工程进展顺利;天镇深能10万千瓦风电项目、天镇中国船舶1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常运营……新项目不断开工、在建项目陆续投产,大同风电产业迈入集群式发展阶段。

随着风电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的梯次铺开,其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正在为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注入强劲动力。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灵丘县40万千瓦风电项目是山西省首个采用风电供暖的惠民工程,也是全国目前最大的风电供暖示范项目。从市区驱车驶入灵丘县黄崖尖风电场,清风裹挟着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站在风力发电机下,能清晰地听到空气被叶扇切割的巨大轰鸣声。叶片随风旋转,风能转化成电能,然后通过电热转化设备电蓄热锅炉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为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存孝社区30万平方米、3000多户居民和商业用户送去冬日温暖。

与传统燃煤供暖相比,风电供暖有什么特别之处?“燃煤供暖主要依靠燃烧煤炭释放热量,再通过锅炉将水加热,需要不断地烧煤保证热量供应,风电供暖依靠电烧水,利用夜间电网低谷电,电蓄热锅炉同时进行供暖和蓄热,夜间8小时的蓄热,可满足24小时的供暖。”山西灵丘风电供暖项目负责人、国家电投河北公司(雄安公司)晋北区域新能源总站副站长曹孝斌进一步介绍,风电供暖实现了供暖零排放,更加清洁环保,不产生烟尘、二氧化硫、温室气体、废水等污染物,可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40万千瓦的风场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25万多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0多万吨。

风叶闻风起舞,风机触风来电,转出了大同新能源产业全方位发展的新气象。我市风电产业用17年时间,完成了从蹒跚学步到全省领跑的跨越式发展,重大项目接连落子,应用场景率先落地,对经济增效与生态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展望未来,大同正蓄势谋篇,破解产业链短板瓶颈,不断强链、延链、补链,构建风电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