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

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公示栏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5-04-21 19:25
标题: 大同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4月21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文号:
时效:

大同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4月21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的公示

发布时间:2025-04-21 19:25 来源:大同市生态环境局
| | |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2025421日我局拟对以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421日-2024425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0352-7982058(大同市行政服务中心市生态环境局窗口)

通讯地址:大同市恒安街政务大厅   邮编:037006

 

序号

项目

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

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中联云港新荣150MW风电项目

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郭家窑乡、新荣镇

山西中云智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华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拟建设的中联云港新荣150MW风电项目位于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郭家窑乡、新荣镇。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项目总装机容量150MW,新建1座220kV升压站,共装设24台单机容量为6.25MW的风力发电机组、24台箱式变压器、35kV集电线路及配套附属设施等。大同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以同审管投资发〔2024〕148号出具了项目核准批复(项目编码:2406-140200-89-05-869209),项目总投资76537.4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30万元,占总投资0.56%。

环境影响及对策和措施:

1、严格落实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工程监理并做好相关工作;施工过程中应科学划定施工作业带,严格控制作业范围,优化场地布置,施工现场应采取设置边界围挡、物料遮盖、场地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施工期生产废水经沉淀后用于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选用低噪声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采取基础减振措施,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合理布置施工场所,优化施工时间,减轻噪声影响;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处理。

2、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风力发电机组和升压站,应优先选用隔音防震型电机、减噪型变速齿轮箱、减速叶片、低噪声偏航刹车片等组件和设备,安装噪声智能控制系统、降低风机负荷和强化设备和系统的维护保养等防噪措施,减轻噪声影响。升压站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2类标准。

3、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措施。以保护林木、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为环境保护重点,微观选址选线、优化风机布置,制定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施工方案进行项目建设,避让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严禁进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生态恢复等各项保护措施。建设期间要严格控制土地扰动面积,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对动土区域进行表土剥离,专门堆置,并采取临时覆盖及防止流失措施,施工结束后将剥离土用于植被恢复,种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4、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依法依规加强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转移等环节的管控,严防次生环境问题发生。按要求配套建设一座82m3事故油池,确保发生事故或漏油时,事故油能够得到妥善收集;升压站内建设一座20m2危废贮存点风机检修废油、主变维护废油、废油桶和废铅酸蓄电池分类分区暂存于贮存点,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置/利用,危废贮存点须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相关要求。

5、严格落实电磁防护措施。升压站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环境管理中要严格落实《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 1113-2020)有关要求,确保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相应的标准限值。

6、严格落实环境管理制度。你公司要建立健全各项环境管理制度,按要求设置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项目实施和运营过程的环境管理工作;加强项目环境风险防范,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规范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与应急能力,储备环境应急物资,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主变压器和箱变规范设事故油池,严格落实分区防渗措施,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环境风险,确保环境安全;制订并落实环境监测计划,定期对噪声、电磁环境等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