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

索 引 号:
信息分类: 山西要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2024-10-22 09:54
标题: 王帅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
文号:
时效:

王帅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

发布时间:2024-10-22 09:54 来源:前进
| | | |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

□ 王帅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专章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凝心聚力、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深入推进我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西。

一、充分认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美丽山西建设的重大意义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美丽山西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对于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的根本动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完善的体制和制度。当前,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任务仍然是全省最重要、最紧迫、最繁重的任务之一。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根源上、从基础上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的重要标志,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山西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承担着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使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内生动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是我们亟需解决好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握新形势、研究新问题、谋划新举措,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坚决破除影响高水平保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

    (三)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生态环境管理向生态环境治理的转变是大势所趋,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入平台期,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相对容易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对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加快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信息化体系,提升防范化解环境风险挑战的能力,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二、准确把握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方向原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大原则。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紧密衔接。重大原则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力量、价值取向、主轴主线、科学方法等,逻辑严密、科学系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升华提炼,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我们要准确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置于大框架下贯通起来学习和思考,锚定奋斗目标,贯彻好重大原则,确保改革方向不偏、步调不乱。

    (一)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18年、2023年两次高规格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作出了系统部署。要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结合起来,从整体上领会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涵和工作要求,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唱主角、挑大梁,在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要注重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手段和路径,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多目标下的动态平衡,为高质量发展“增绿添金”。

    (二)坚持抓主抓重。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要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充分了解掌握生态环境问题背后的深层次、根本性原因,从中分析找准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务实有效的措施。要围绕全省中心工作,紧盯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打好“一泓清水入黄河”、黄河干流流经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汾河谷地污染治理、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固废污染防治5个具有山西特点的标志性战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

    (三)坚持系统观念。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我省生态环境治理呈现出问题点多面广、矛盾新旧交织、压力累积叠加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全局,坚持系统观念,实施综合治理,做到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做到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

    (四)坚持人民至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干工作、想问题、作决策首先从民生出发,紧盯指标改善不放松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群众生活,下大力气解决噪声、油烟、恶臭等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生态环境部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坚持底线思维。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旦突破底线,往往会产生不可预料、难以逆转的后果。要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推动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要提升环境应急能力,完善环境应急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环境应急响应体系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三、全面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

    《决定》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安排部署,明确了路线图、任务书。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把改革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地、抓到位、抓见效。

    (一)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效机制,完善美丽山西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扎实开展美丽山西建设成效考核,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贯彻落实我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健全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提升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制定修订,强化美丽山西建设法治保障。

    (二)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建设。落实排污许可制等制度,推动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要素、全联动、全周期管理。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源头降低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大力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建立新污染物过程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强化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机制,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三)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积极有序推进散煤替代,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提高大宗货物铁路运输比重,加大公共领域车辆以及重点行业和物流园区短驳运输、厂内运输车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替代力度。落实我省碳达峰碳中和“1+X”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开展碳足迹管理试点,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加大绿色产品供给。(作者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相关政策
相关稿件